“小切口”立法,是聚焦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的立法项目,能够高效利用立法资源,直面问题作出规定,具有“小快灵”的特点。
(相关资料图)
近年来,省人大常委会立足地方特色,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在生态文明领域积极探索“小切口”立法,形成一批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的地方性法规,依法助力美丽河北建设。
“小切口”立法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
“几年前到河北,总感觉天灰蒙蒙的。现在这里的天空越来越蓝了,河水也很清澈,环境真是越来越好了!”在北京市工作的祝英德每次出差来到河北,总能感受到这里生态环境的变化。
生态环境保护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三大率先突破领域之一。针对京津冀三地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大、非道路移动机械管理亟待加强等共性问题,省人大常委会与京津两地人大常委会共同出台国内首部区域协同法规,即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对重型柴油车及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叉车等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排放进行规范治理。三地人大常委会还就条例实施情况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发现问题不足,推进联防联控。
历时一年多、五次审议,以白洋淀流域防洪排涝和生态环境治理保护为切入点,河北省出台《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条例》,统筹推进白洋淀上下游、左右岸、淀内外全流域治理,确保补水、治污、防洪三位一体施行,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最严厉的处罚保护白洋淀。
标准更高,污染物排放标准严于国标;理念更新,开展排水管网雨污分流。在条例的推动下,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水质发生历史性变化,“华北之肾”功能加快恢复。
“小切口”立法推动全方位深层次环境治理格局形成
“‘小快灵’法规篇幅不大,有的仅20余条,但立法目的明确,问题指向清晰,切口小、发力准、行得通,一部法规解决一类问题,多部法规相互配合支持,可形成全方位深层次环境治理格局。”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杨金深介绍。
紧紧围绕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要求,河北省立足实际、注重实效,出台《塞罕坝森林草原防火条例》《关于加强张家口承德地区草原生态建设和保护的决定》《关于加强太行山燕山绿化建设的决定》《关于加强滦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决定》等,在草原保护、山脉绿化、湿地涵养、水环境治理等方面织就法规之网。
为加强水生态保护和水污染防治,河北省聚焦水污染、管理、治理、保护等环节,陆续出台《河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河北省地下水管理条例》《河北省河湖保护和治理条例》《衡水湖保护和治理条例》,推动水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提升。
此外,河北省还陆续出台《关于加强扬尘污染防治的决定》《关于加强船舶大气污染防治的若干规定》《关于矿产开发管控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定》等,多领域、全方位防治大气污染。
“小切口”立法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改厕
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厕所改造是重要一环。
针对部分群众反映的“一些新厕所建好了却不实用、不能用,成了摆设”“各地对厕所建设标准、技术模式、产品装备等要求不尽相同”等问题,省人大常委会在较短时间内制定了关于深入推进农村改厕工作的决定,为精准改厕开出了“药方”。
按照法规要求,衡水市阜城县积极探索建立并逐步健全了一套科学、便捷、行之有效的现代化长效管护机制:通过给厕所办理“身份证”,实现了扫码一键报抽(修);通过购置吸粪车辆、安装粪污存储罐等硬件设施,实现了厕所粪污封闭运转;通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粪污集中处理,实现了厕所粪污的综合利用。
“小厕所连着大民生,也关系着农村人居大环境。这部全国首部专门针对农村改厕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虽然只有22条,但对政府职责和工作机制、改厕模式、监督管理、资金保障等方面作出明确规范,并将农村改厕纳入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检查范畴。”杨金深介绍。
据了解,在河北省今年立法计划和五年立法规划中,包含了畜禽屠宰管理、近岸海域污染防治等“小切口”立法项目。杨金深表示,下一步,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将深入开展立法调研,精准靶向法治需求,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让法规落得了地,把好事实实在在办到百姓的心坎上。(河北日报记者霍相博 通讯员吴桐 梅晓)
Copyright © 2015-2022 南方美食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3326号-21 联系邮箱:855 729 8@qq.com